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百名党员读原著》㉓

发布日期: 2023-07-24 16:45 信息来源:杭州市财政局 浏览次数:

1.jpg

系列报道㉓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下面,由市财政局第十二党支部

带我们回顾重要讲话。

第十二党支部 

朗读者:郭顺利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29页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全党同志都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30页

朗读者:张晓星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2018年5月4日),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225页

朗读者:应风雷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讲过,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35-136页

朗读者:金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是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的。同时,我们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样的状况,必须下大气力扭转。如果经济发展了,但生态破坏了、环境恶化了,大家整天生活在雾霾中,吃不到安全的食品,喝不到洁净的水,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居住不到宜居的环境,那样的小康、那样的现代化不是人民希望的。所以,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2017年5月26日),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68页

朗读者:郑向群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213-214页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

成就举世瞩目。

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

重要时期,

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

立足大局,着眼长远,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