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刊登《杭州余杭:以巡视整改推动国企改革蹄疾步稳 锻造“韧性”发展》报道。
一起来看报道全文
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自2022年10月27日统筹实施国企深化改革以来,杭州市余杭区国企改革“半年报”及时公布——改革后,国企资产总额达3154亿元,增长20%,AAA信用评级增加到3家,所属子公司数量大幅减少。
改革雄心正激活余杭这座创新之都的活力因子,从拄拐走路,到“四轮驱动”,余杭国投、城投、交投、文旅四大集团逐步炼造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左膀右臂,推动余杭不断释放潜力、发挥澎湃动力。
活力的迸发,离不开余杭区积极推动省委重大巡视问题整改工作,针对省委巡视指出的“部分企业整合重组助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不够明显”突出共性问题,余杭区委高度重视,对标对表,主动检视,积极开展该类问题整改工作。
创新改革聚合力 产业发展添动力
今年3月,余杭“高桥云港”正式开园,园区吸引了首批4000名阿里员工入驻。
高桥云港的前身是高桥工业园,始建于2002年,总占地面积约255亩,距未来科技城核心区仅2公里,是个老牌工业园区。为实现存量空间“腾笼换鸟”, 余杭城投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对该工业园区进行了历时12个月的有机更新。
“作为一个面向数字经济的创新型园区,高桥云港在施工、运营等多个维度大幅降低了园区的碳排放,使其成为阿里巴巴完全遵循ESG理念改建的首个复合型园区。”余杭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桥云港探索出一条“老旧工业园区低碳绿色更新、社会资本参与改造、企业合作运营”的有机更新新路径,为全区工业用地、工业园区有机更新提供了一个新样板。
事实上,为充分发挥国企在科创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招引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余杭城投集团相继投入82亿元建成之江实验室(一期)工程、投入20亿元用于湖畔实验室前期及配套道路项目、投入2.8亿元建成良渚实验室(一期)项目,助力构建省实验室集群,目前浙江十大省实验室,余杭独占4席。
不仅如此,余杭交投集团投资建设的北航中法航空学院将于今年9月招生;国投集团积极参与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ABN)产品发行,并持续开展人才引育服务等业务……
推进高质量发展,国企需“挑大梁”、勇立潮头。自国企改革以来,余杭国投集团管理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认缴规模9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477亿元;累计完成股权投资项目871个,对外投资194亿元;累计为652家企业提供政策性担保19.9亿元。余杭文旅集团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与鸬鸟镇6个村联合成立乡村产业运营公司,累计营收超1500万元。
党建领航聚心气 奋楫扬帆新征程
下好一盘棋,绷紧一根弦。为落实省委巡视突出共性问题整改,在持续深化国企改革的征途上,余杭始终自上而下、压力传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推进,一个声音喊到底,一根竿子扎到底。
盯住“一把手”这一环节,余杭成立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党委对深化国企改革工作的领导。修订《余杭区国有企业机构人事工作审批管理办法》,强化国企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组织部门直接指导涉改国企规范有序开展人员划转和中层选任工作,有效保障改革工作有序进行,加强对国企落实“三重一大”决策程序等的监管。
围绕“敢为先”这一作风,余杭坚持从加强国企架构顶层设计、提升有效资产质量、扩大国有经济规模效应三方面入手,加强同质同类业务专业化整合。余杭交投集团在重组过程中,划出下属旅游投资板块11家公司,注入改革后的余杭文旅集团,促进资源向主责主业、优势企业集中。
不务虚名,实干为先。深化国企改革后,余杭国投集团新晋成为资产规模超千亿元的国企,并获得AAA信用评级。四大区属国企依托良好信用评级新发债券189亿元,有效促进了企业自身平稳运营,服务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巡视整改不是终点,而是经济跃升发展的新起点。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围绕优化完善国企治理体系、提升国企市场化竞争力和夯实清廉国企单元建设为重要内容,持续深化国企各项制度改革,以国企力量助推余杭招商引资和科创企业发展。”余杭区委相关负责人说,深化国企改革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强大活力和动力,余杭将助推四大国企持续发力,大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