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市财政局“育儿友好型社会财政支持机制”入选省财政系统优秀共富实践案例

发布日期: 2023-05-08 15:36 信息来源:杭州市财政局 浏览次数:

1.jpg

近年来,杭州财政持续加大投入、统筹政策、创新机制,推动托育服务结构性改革,在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推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助力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形成财政可持续、市场有信心、群众得实惠的共赢局面。

市财政局对破解“幼有所育”难题中财政创新思路、深化改革、优化机制、强化保障等方面的探索实践进行深入总结,提炼经验启示,形成“杭州市育儿友好型社会财政支持机制”的实践案例。近日,省财政厅下发《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在全省财政系统印发推广市县优秀共富实践案例的通知》(浙财办〔2023〕11号),该案例入选省财政系统优秀共富实践案例并印发推广。

7.jpg

政策优化有基础

围绕“一小”供给侧和需求侧,针对托育服务机构、托育家庭等不同对象,联合职能部门开展婴幼儿家庭养育成本和托育机构运行成本调查和走访调研,共收集有效问卷23650份,重点考察制约托育服务发展的瓶颈及政策需求,重点研究“资金怎么保障”问题。

财政投入有保障

推进普惠托育服务集成改革,推动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从机制上解决婴幼儿照护服务要素资源保障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托育项目连续四年被列入杭州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全市财政累计投入5500万元支持托育机构、婴幼儿成长驿站、医育结合等各类补助政策。及时开展政策跟踪问效,加强全过程绩效管理,建立项目绩效跟踪机制,对绩效差、管理弱或不符合政策目标的项目进行整合或废止。

激活动力有机制

依托社区和单位两端,构建家庭照护、社区统筹、社会兴办、单位自建和幼儿园办托等“5+X”多元化办托体系,加快增加优质服务资源供给。鼓励机构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参与普惠体系建设,对合规备案且符合条件的社会办托育机构按照面积和收托人数给予建设补助和运营补助。建立示范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奖补机制,由我市每年评选25家示范性托育机构,按托育规模给予获评机构5-15万元的综合奖补,累计发放50家机构奖补共595万元。

降低负担有办法

通过托育一件事等平台推动信息公示、方便群众比较,目前已备案机构58%以上实现普惠收费,适龄儿童托位覆盖率超过45%,让有需要的家庭“找的到、托得起”。建立生育责任共担体系,引导家庭、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一起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

下一步,市财政局将继续聚焦民生痛点难点问题,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加快推进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打造更多“财政促富”标志性成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