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中央提出实施全面“三孩”政策以来,如何解决政策调整之后带来的生育、养育及教育后顾之忧,成为广大民众关注的焦点话题。根据出生率测算,杭州市3岁以下婴幼儿人口从2015年23.12万人到2020年26.60万人,基本保持稳定增长,群众对托育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杭州财政调整资金投入方向,加大投入力度,为市民有效撑起“托育”保护伞。
数字赋能,服务监管“一网”通办
支持搭建全市域婴育数字化社会治理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市民能够自主查找就近的托育机构,并查看机构资质、环境、价格及剩余托位,真正做到让群众就近托、放心托。
拿出手机点开浙里办App,搜索所在城区离家最近的托育园,查看机构资质、环境、价格以及剩余托位。经过对比后,一键预约探园,当天,老师就打电话来了……家住拱墅区文晖街道的李女士,女儿刚满28个月,正愁怎么找合适的托育机构。“本来以为找托育机构是很烦心的事,没想到手机上一键就能搞定。”李女士不禁感叹。
“托育一件事”项目目前已在“浙里办”App上线,这些信息正是来源于杭州市育婴数字化平台。育婴数字化平台建设是去年杭州市婴幼儿照护服务项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该平台依托数字赋能促进管理规范化,提升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和预警防控能力。
持续投入,托育服务“一站”直达
近三年来,市财政投入800多万元推动实施“托育一件事”项目,支持新增普惠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50家、婴幼儿照护服务成长驿站100家以及托位2700余个,婴幼儿照护服务培训600多场,着力打造科学化、规范化、智慧化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为婴幼儿照护与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激励奖补,托育市场“有效”培育
建立示范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奖补机制,面向公办和民营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实施示范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奖补实施方案,积极鼓励托育市场有效供给,对评选出的示范性托育机构给予分档奖补。2021年市本级共评选出25家示范性托育机构,按照机构大小分别给予15、10、5万元综合奖补。
精准补短,托育人才“有序”提能
提升托育服务水平,人才队伍培养至关重要。为进一步加强托育服务行业人员培养,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相关职业纳入技能类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和政府补贴性培训目录,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促进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准。
接下来,杭州财政将继续以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为引领,积极作为,补齐民生短板,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从支持增加机构照护托位、全方位提升家庭育儿能力、多维度组建从业人员队伍、优化数字化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综合监管等方面入手,助力打造科学化、规范化、智慧化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为建设育儿友好型社会积极贡献财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