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上城财政:金靴踏浪启新程,乘势勇探共富路 | 区县市篇①

发布日期: 2022-03-16 16:56 信息来源:杭州市财政局 浏览次数:

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自杭州行政区划优化调整以来,上城财政牢固树立“以当家的思维担当管家的责任”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民生福祉水平持续提高,奋力续写新时代上城财政改革发展新篇章。

立足区划调整 高站位扛起共富财政担当

财政管理体制在共同富裕的推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区划调整后,上城财政第一时间着手推进区街财政体制融合与优化工作,在走访调研辖内12个街道的基础上,分析对比各街道在区街权责划分、财政管理模式、整体财力规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解决街道预算管理中的痛难点问题为导向,制定新一轮街道财政体制,旨在进一步缩小辖内街道财力差距,激励街道做大财力、做强功能、规范管理,努力实现共同富裕路上一个街道都“不掉队”。

 

深入一线开展区街财政体制调研

民生政策事关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做好财政体制融合的同时,上城财政加快推进全区民生政策标准融合。面对原两区民生政策存在的标准及口径差异,上城财政全面梳理区划调整后的民生支出标准,形成覆盖救助、养老、无障碍改造、就业、文体、教育、卫生等全部民生领域的政策比对清单,并与民生政策主管部门逐一对接,累计整合优化民生政策93项,形成统一民生政策140项,为辖内居民今后享受均等基本公共服务巩固政策基础。

聚焦产业升级 高质量做大共富财政“蛋糕”

钱塘江边,西子湖畔,122平方公里的上城热土犹如一只金靴踏浪前行。立足区位优势禀赋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上城财政聚焦聚力精准施策,着力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和服务的组合拳优势,全力推进上城经济高质量发展。去年,上城经济发展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突破2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从1608亿元增加到2407亿元,位居全市第二,全省第三。

区划调整后的上城产业政策

一方面,积极谋划新一轮产业政策,出台规范“一企一策”及产业政策指导意见,加快打造金融服务、消费服务、智能制造为支撑,专业服务、“大健康”为特色的上城“3+2”高端产业体系,高端产业税收占比达57.3%,房地产业税收占比下降9.0%。另一方面,持续加大企业扶持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去年累计兑现惠企资金12.06亿元,惠及企业超2000户次,全区经常性千万元以上税源企业达455家,累计产税178.28亿元。

心系民生福祉 高标准夯实民生财政保障

公共服务是老百姓对共同富裕感受最直接、需求最迫切的领域。上城财政以打造品质生活新高地为目标,坚持将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事业,不断加大教育、文化、医疗等重点优质公共服务领域投入,让人民群众充分共享共同富裕新成果。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方面支出99.61亿元,民生投入占比达83.5%。

同时,上城财政支持改善提升全域城区品质,全力保障民生实事全面高质量完成,统筹安排建设资金47.44亿元,争取上级资金20亿元,保障杭州市钱学森学校建设、始板桥未来社区、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复兴路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亚运道路整治、环机场区域横塘综合整治、回迁安置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老旧小区改造使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杭州2022年亚运会场馆,上城区体育中心

南宋风格的杭州市钱学森学校

强化顶层设计 高水平深化重点财政改革

上城财政坚持创新工作方法,以“小切口”推动绩效管理“大转变”,通过引入“财政主导、专家评审、部门答辩、人大监督”预算绩效事前评估机制,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关口前移”,实现源头把控。去年,上城财政组织召开了重点预算项目“云上”专家评审会,对7个重点财政资金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价,范围涵盖教育、民生、城市管理等领域,涉及预算资金8137万元,评审后预算压缩比33.6%。

开展2022年预算重点项目事前绩效线上专家评审

上城发展既要立足当下,更要放眼未来。上城财政依托国企改革,努力把全域统筹、资源整合文章做精做细,更好地发挥国有资本推动共同富裕的战略能力。去年,上城资本及上城国投、上城市政、上城城投、上城城发五家全新区属国有企业正式挂牌,总资产规模达到1300亿元。其中上城资本于今年1月顺利取得AAA主体信用等级,未来将发挥其在资本市场上的优势,为上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持续助力,释放乘数倍增效应。

上城五家全新国企挂牌仪式

新起点,新征程,上城财政将聚焦提升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新能力,不断提高财政现代化治理水平,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久久为功,努力为加快建设独具韵味的国际化现代化共同富裕典范城区做出更大的财政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