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559/2010-0628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10-03-19 | |
发布单位: | 市财政局 | 统一编号: | |
有效性: | 主题分类: | 财政 |
索引号: | 002489559/2010-06286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
公开日期: | 2010-03-19 |
发布单位: | 市财政局 |
有效性: | |
主题分类: | 财政 |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称《条例》)实施以来,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条例》精神,并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创新政府信息公开形式,努力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水平。现将我局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简要作一汇报。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完善制度,夯实信息公开工作基础
1.建立健全信息公开组织机构。建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杭州市财政、地税局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分管局长为主任的杭州市财政、地税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落实了相应的部门和个人负责本机关信息公开工作的日常处理。
2.建立健全相关的工作制度。制定了《杭州市财政(地税)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杭州市财政(地税)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杭州市财政(地税)局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规程》、《杭州市财政局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杭州市地方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等规范性文件。建立专人负责的工作机制,负责公开信息的发布、维护,依申请公开等事项的处理。
3.设置信息公开专栏。我局以杭州财税网站作为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设置了本机关信息公开专栏;定期举行新闻发布,通报月度财税收支执行情况;并通过12366财税咨询和投诉中心拓宽公开渠道,再辅以定期发布税收政策公告、办事办税指南等刊物,在办公大楼、办事大厅或公共场所放置电脑触摸屏等设施或措施进行补充完善。通过杭州财税网上的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公布了本部门的《信息公开指南》、《信息公开目录》、《依申请公开工作规程》等规范性文件。在形式上,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设置了本部门的信息公开目录,引入了0-9级的分层目录框架结构和相应的编码体系。同时,将专栏内容与网站的其它栏目进行有效合理的对接或链接,充分利用原有的信息和平台资源,拓展信息公开内容的空间范围。
4.及时全面更新专栏信息。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的基础上,我局狠抓相关栏目的及时更新,落实专人负责收集发布各处室的信息,在确保“应公开的信息全部公开”的基础上,加快信息更新的速度,既保证信息公开的质量,也提高信息公开的效率。信息内容基本实现对我局职责及工作范围的全覆盖。
5.落实公开责任规范依申请公开程序。自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以来,我局及时落实公开责任,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程序,明确财税网站为主动公开责任部门,办公室为依申请公开责任部门。同时,指定办公室专人负责受理依申请公开受理和台账登记,并制定了相应的转办、督办和反馈程序。自建立依申请公开机制以来共受理30余件依申请信息公开事项,都按时落实和反馈。
(二)深化举措,扎实推进信息公开工作
1.深化政府采购信息公开。一是公开全部采购信息。所有本级政府采购信息、拟中标公示信息均通过杭州财税网、“中国杭州”门户网站、浙江省政府采购网、杭州市政府采购网等媒体公开发布。二是公开采购制度和流程。通过杭州财税网和杭州市政府采购网公开政府采购的法规、政策性文件、工作规则、办事指南及各项规章制度。三是公开窗口办事流程。公开政府采购窗口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结果、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工作纪律、收费标准等,公开设立监督投诉电话和电子邮箱,实行“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四是公示投标企业基本情况。对服务类项目和家具、造船等采购项目,尝试公开投标企业情况的视频介绍。五是公开评标专家产生流程。政府采购的评标专家全部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的统一专家库中随机抽取,通过计算机自动语音系统、密封打印,由采购办在评标开始前交采购中心工作人员,并当场启封、逐一核对评标专家身份。六是公开供应商基本信息库。逐步建立统一的政府采购供应商诚信档案信息库,推行供应商诚信机制建设,设立供应商荣誉榜和曝光台。
2.深化“局长信箱”促进信息公开。财税网站的“局长信箱”对推进信息公开的民主化或社会参与化具有很好的作用。完善“局长信箱”的及时处理反馈机制,是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促进与深化。一方面它可以及时了解到社情民意,调整或补充信息公开的内容;另一方面,它可以促使公开信息工作,以及非公开信息事项的具体解决。
3.深化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与有关工作的开展,是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种有效形式。我局在社会关注的财政收入、财政预算情况等的信息发布先行迈出了步伐,以每月定期发布的形式,权威公布有关数据。
4.积极探索预算公开工作。面对广州开创先河之举,我局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到广州学习取经,并根据市领导的要求,积极做好预算公开的相关准备工作。我们在预算公开方面已有良好的基础:市人大重点审查部门预算起较早、数量较多,部门应对公开的能力和经验较强;编制部门预算在规范程度较高;向人民代表大会提交的财政收支内容范围较广,包括了预算内资金和政府性基金,包括了部门预算和专项资金预算等。
二、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1.保密与公开的界限难以明确。存在大量社会公众感兴趣,而本部门现时又不便公布的信息。如具体部门预算、专项资金预算和执行、土地出让金、耕地占用税等。
2.申请人的动机难以把握。一些申请人往往出于非直接目的,而提出依申请公开的要求。这样往往会引起第三方的纠纷问题的产生。如对土地出入境、土地使用税信息的了解,达到针对第三方有关情况的掌握;其中有一案例已转行政诉讼。以学术研究之名,获取一些具体详实的数据,实为个人论文调研寻找素材,或作他用,但为此拒绝的理由又不存在。
3.信息公开的力度和程度都还不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虽然已施行一年有余,但“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意识还没有深入到位,从而使信息公开工作开展起来还不尽如人意,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或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