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559/2016-0588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16-03-28 | |
发布单位: | 杭州市财政局 | 统一编号: | |
有效性: | 主题分类: | 财政 |
索引号: | 002489559/2016-05883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
成文日期: | 2016-03-28 |
发布单位: | 杭州市财政局 |
有效性: | |
主题分类: | 财政 |
2015年,杭州财税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打好转型升级财税政策组合拳,沉着应对各项风险挑战,圆满完成 “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238.75亿元,增长11%,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3.88亿元,增长9.8%,收入规模占全省25.7%,收入增幅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收入规模和增幅均位于全省第一。全市地税部门共组织各项收入1611.8亿元,增长14.56%。入库税收收入946.1亿元,增长13.95%。
一、2015年财税工作和“十二五”发展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职责,树立“依法、改革、敬业、清廉”的工作理念,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年财税工作获得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
(一)征管质效稳步提升。积极应对经济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挑战,全力做好组织收入工作,确保收入平稳增长。一是创新税源绩效管理。建立“税源绩效管理平台”,实行“机器代人、流程找人、绩效考人”三位一体的税源绩效管理模式,全年31个管理指标中27个指标得到了提升。二是推进大数据风险管理。设立数据分析室和数据分析中心,全面实施大数据税收管理,开展了12次数据分析与风险识别,识别风险纳税人2122户,补缴税款3.24亿元。三是强化分税种管理。实施股权转让税收前置,对拟上市公司股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跟踪监管,全年股权转让入库个人所得税30.94亿元,同比增长142.45%。开展营业税专项清理,辅导清理企业8527户(次),查补营业税9.82亿元。加强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创新引进第三方机构参与协审,补征税款9.5亿元。首次实施社会保险费自动催报催缴,催缴入库金额2.71亿元。四是深化管查互动机制。加强稽查与征管的配合,加大对涉税违法案件的稽查力度。全年稽查与征管部门联合检查企业2817户,查补税费等7.13亿元;选案准确率94%,有效促进行业的日常税收征管。
(二)重点工作精准发力。集中财力办好G20峰会、“两区”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等大事,用足用活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积极助力经济稳增长。实施积极的财税政策,推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工业经济稳增长、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推进住房货币化保障、棚户区改造、餐饮住宿业转型升级等政策落地生效。市本级投入产业发展资金27.46亿元,深入实施“一号工程”,加快推进“四换三名”,促进“两化融合”发展。完善涉农、工业、科技、现代服务业、商务发展等领域的资金竞争性分配办法,择优分配财政资金。精准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全市共有近14万户纳税人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全年为各类企业减免税费129.68亿元,惠及39150户小型微利企业。二是全力以赴保障G20峰会。确保峰会主会场建设。规范资金管理,政府采购以及峰会捐赠等系列管理办法。三是加快推动“两区”建设。围绕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参与制定“1+X”的自主创新示范区财税政策体系,制定出台加快特色小镇建设、众创空间发展的财税政策,全力打造“双创载体”。围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出台财税扶持政策,鼓励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主体培育、电商平台搭建、人才培养、园区建设、物流发展及融资体系建设等。四是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争取中央财政3年9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出台《杭州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天使引导基金等科技金融间接扶持投入。五是整合提升政府产业基金。在原有产业基金基础上,起草政府产业基金设立和运营方案、政府产业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出资5.8亿元筹建杭州市产业基金有限公司(暂名)。六是创新筹建城市发展基金。筹建规模逾400亿元的杭州城市发展基金,其中都市交通建设投资基金(60亿元)、都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150亿元)等两只基金已加速落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支持基金(200亿元)待相关实施办法出台后将开展实质性运作。七是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合作模式。成功列入全省PPP示范城市,共有13个项目纳入浙江省PPP项目推荐清单,投资750.41亿元,占全省32%;其中,杭州地铁5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工程被列入财政部首批PPP示范项目名单。八是努力争取国开行低成本融资支持。进一步理顺杭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管理运行体系,全年共获得国开行棚改贷款授信约343亿元,提款约125.46亿元,有力支持了钱江新城、大江东、望江区片改造。成功争取60亿元国开发展基金支持,年化利率为1.2%、期限为20年,以更大力度、更低成本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三)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坚持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让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一是切实保障改善社会民生。民生方面支出921.92亿元,增长16.2%,占总支出的比重为76.4%,重点保障公共安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和农林水等。市本级积极筹措资金40.59亿元落实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提升百姓幸福感。二是大力推进“美丽杭州”建设。市本级投入生态环保和城管专项资金22.81亿元,全面推进治水、治气、治废、垃圾治理。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三年考核成绩为“优秀”。三是积极推动大交通建设。市本级投入建设资金80.86亿元,加大对城市快速路网、主次干路、停车场库、保障住房、园林文物、农田水利和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运用,出台有关财政补助办法,市本级投入4.75亿元。四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市本级投入城乡统筹和支农专项资金18.96亿元,加快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和美丽乡村建设,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五是全面深化资金绩效管理。不断完善预算编制、执行、评价与结果运用的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 “要钱问绩、花钱问效、用钱有责”的闭环式绩效管理成效,《人民日报》头版作了报道。
(四)财税改革深入推进。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在预算管理、市区财政体制、政府债务管理等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大四本预算统筹力度,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按规定转列或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由原来的10%提高到20%。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超收收入部分只能用于化解政府债务或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推进专项性一般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市对区、县(市)的补助资金原则上按“因素法”分配。有序推进预决算公开,除涉密信息外,市本级91个部门完成部门预决算公开。二是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出台《关于清理整合和加强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见》,制定并公布2015年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建立财政存量资金定期清理和正常收回制度,一般公共预算、部门预算结余资金和连续两个预算年度未用完的结转资金,一律收回财政统筹使用。三是加快理顺市区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富阳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在2015年至2017年,市本级财政分成所得全部返还补助富阳区,并安排一定的补助资金。调整完善经开区财政管理体制,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设立大江东税务分局,加强财税业务指导,确保大江东顺利独立运作。推动萧山、余杭与主城区在教育、社保、民政等民生领域加快融合发展。四是有序推进政府债务分配使用。开展存量债券置换工作,主要用于绕城公路西复线等公益性项目支出。实行债务限额管理并纳入预算。五是实施财政资金和公款竞争性存放。制定出台《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款竞争性存放管理暂行办法》,全年共开展3次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的公开招标工作。实施财政大专项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共纳入专项资金66.37亿元。六是切实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网上商城和网上卖场实行“承诺入围”制,通过进口产品采购、甄别单一来源项目、出台操作办法等方式,引导采购单位优先采购本地产品。智慧政府采购连续四年荣获中国政府采购 “年度创新奖”。七是建立财税大调研课题机制。建立“1+14”的财税大调研课题总体框架,实施了一批引领性、关键性的大调研,并取得突破成果。深化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财政促进产业发展新机制、调整完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等课题以调研报告、改革方案、管理办法等多种形式转化,在全市形成了较大影响力。
(五)财税服务不断优化。创新财税服务理念,提升服务品质,在国税总局2015年纳税人满意度专项调查中,综合得分93.31分,荣获全国地税系统第一名。一是不断创新拓展财税服务举措。与市国税、杭州银行等单位联合发起成立杭州市纳税人权益保护协会,指导区、县(市)成立分会14家;与浙江省建行签署“税银互动”全面合作协议,帮助纳税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获得“税易贷”信用贷款1.6亿元;组建阿里巴巴税收专题服务小组、拟上市企业专题服务小组等7个小组,提供精细化贴身服务。打造“纳税人学堂”,在全市设立16个实体“纳税人学堂”,培训辅导纳税人26558人次。二是深化“财税直通车”服务品牌建设。创新推出“创业创新直通车”服务,组织开展创业者论坛、创投企业论坛、创业青年论坛等专题服务活动15场,为创业创新企业提供专业的政策服务。“财税直通车”荣获全市优秀普法项目,省政府《调查与研究》介绍推广了财税直通车经验做法。三是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提速提效。开展“四张清单一张网”清理,对照省局样本清单,将15个母项49个子项税务事项,由审批转为办理,全面取消各类税费减免审批事项;实施税务登记制度改革,全年完成“一照一码”企业税务登记33878户。四是加强12366中心建设。探索建立大数据采集分类机制,逐步推动12366中心从单纯的咨询服务部门向综合性财税事务平台转变。全年语音服务总量共计209万个,人工接通率达92.17%,优评率98.93%。
2015年,我们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完美收官,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回顾过去的五年,全市财税系统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省厅省局工作要求,上下一心、合力攻坚、锐意创新,财税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五年来,财政收入实现“双跨越”,财政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全市财政总收入从2010年的1245.94亿元提高到2015年2238.75亿元,在2015年首次突破两千亿大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0年的671.34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1233.88亿元,年均增长12.9%,在2014年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长14.4%。
五年来,财力保障突出“一压两保”,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将有限的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一压”是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控行政运行成本,“三公”经费支出持续下降。“两保”是保重点,保民生。保障国际峰会、“两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事业等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确保每年一般公共预算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全市民生方面的支出五年累计投入3389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2倍。
五年来,财税体制改革“三路并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深刻认识新常态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协同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税制改革、事权和支出责任调整三路并进,在全口径预算管理、财政管理体制、专项资金管理、国库集中支付、预算绩效管理、预决算公开、税收征管机制、纳税服务体系、政府债务管理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形成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财税管理体制机制。
五年来,干部能力素质“双提升”,打造过硬财税干部队伍成效显著。建立多种方式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优化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导向,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加大人才库建设与人才储备,加大了年轻干部培养力度。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做好党建品牌创建和培育工作,注重财税文化建设,引导广大干部提振精气神、展现新作为,连续7年获得市“满意单位”称号。
回顾2015年和“十二五”时期的财税工作,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财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在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财税干部的综合素质、危机应对能力、责任和担当意识还需提升;税源把控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预算的完整性、规范化、透明度不够,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待提高,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不容忽视,廉政风险防控亟待加强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