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559/2014-0587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14-03-12 | |
发布单位: | 杭州市财政局 | 统一编号: | |
有效性: | 主题分类: | 财政 |
索引号: | 002489559/2014-05879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
成文日期: | 2014-03-12 |
发布单位: | 杭州市财政局 |
有效性: | |
主题分类: | 财政 |
201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财税系统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信心、干在实处、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60个重点项目和9个创新项目,各项财税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734.98亿元,比上年增长6.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45.20亿元,增长9.9%;全市地方财政支出855.74亿元,增长8.8%。全市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1272亿元,同比增长13.6%(基数剔除“营改增”),其中税收收入761.60亿元,同比增长11.2%。
(一)建立税源管理体系,组织收入能力进一步提升
探索建立“以税源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分类分级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纳税评估为手段”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有效提升组织收入能力。
1.开展任务推送。成立“税源办”,建立税源办联席会议制度,对全市税源管理统筹协调、合力推进。
2.实施风险管理。强化税源管理风险排查、分析和评估。对全市2130户重点税源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
3.强化管查互动。采取责成自查、行业检查、重点稽查和专案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涉税违法案件的稽查力度,推动行业税收日常征管。2013年,稽查与征管联合对3232户多年未查的工业及医疗卫生单位等企业开展检查,并对建筑企业发票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有效促进以上行业的日常税收征管。
4.完善行业管理。探索建立“行业管理、重点管理和风险管理相结合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根据行业相关度、税收规模度等指标,对房地产等12个行业实施专项管理。开展楼宇经济税源管理,形成了较好的部门协作管税机制,有效挖掘税收潜力。升级GIS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房地产税源的精确管理。开展房产土地税税源精细化管理,解决了税源登记与申报数进行比对和差异推送提醒的问题。建立完善房地产交易环节的一体化征收管理模式,全年房地产行业入库税收253.97亿元,同比增收42.25亿元。
5.注重夯实税基。搭建和应用地税收入质量评价体系,加强收入质量管理,推动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全市各级地税部门“个转企”纳税人税务登记变更任务。开展房土两税和村级经济合作社税源调查,通过多种手段核查、查补“房土”两税。实施“税源规划(2013-2015)”,对近5000家企业进行税源调查,有效增强发现和掌控税源能力。完成93512户纳税人的税务登记验证工作,其中98.55%的纳税人更新涉税信息。
6.推进信息交换。探索建立社会化税收保障机制,对外加强与工商、国税、房管、国土等系统外单位间数据交换、信息传递,对内加强省局、分局等系统内单位信息共享与综合应用。2013年,从省、市工商部门获取股权转让信息14165条,从房管部门获取房产证信息40000余条,向分局推送涉税信息37417条,有效提高了信息的利用效率。
(二)支持产业转型升级,财税政策绩效进一步提升
落实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建立和完善财政激励奖补机制,整合规范产业扶持资金,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1.贯彻落实优惠政策。依法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和浙商回归、自主创新等各项优惠政策推进广播影视服务业和铁路运输业、邮政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工作,移交“营改增”试点企业347户,帮助企业及时享受改革红利;推进清费减负工作,免征小型、微型企业3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为企业减负。
2.加强财政资金整合。牵头联合市经信委、市科委出台《杭州市工业和科技统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产业政策和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实行资金竞争性分配,对重大项目进行“发点球”式的重点扶持。制定重点工业投入、总部认定等11个财政补助资金实施细则、12个申报指南,兑现企业财政扶持资金。
3.突出政策扶持重点。对共性技术攻关、产业链提升、协同创新、创新源培育等重大创新项目,探索开展政策量身定制。出台《杭州市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2013—2016年每年安排设立两城创新发展专项资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拟定青山湖科技城财政管理办法,切实保障青山湖科技城的建设和发展,打造经济新增长极。会同外经贸局出台鼓励各区加大出口支持力度的财政奖补政策,设立公平贸易风险基金,帮助企业应对各类贸易摩擦案件。
4.创新财政扶持方式。实行“补、投、保、贷、奖”等多种投入方式,构建财政资金“无偿资助—天使投资—政策担保—科技贷款—还贷周转—引导基金—产业资助—上市培育”的创新扶持链,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财政投入新模式,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对创业创和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会同市文创办等单位组建文创产业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制定促进科技金融创新发展财政扶持试行办法,集聚创投机构150余家,扩大创业资本规模。探索建立行业“亩产税收”综合贡献评价服务机制,突出“亩产税收”导向作用,强化土地集约利用。
(三)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稳步推进财政各项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夯实基础管理,增强资金使用绩效,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1.健全财政体制机制。完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调整杭州经济开发区财政体制,稳步实施“下台阶”政策,促进开发区及其江东区块的开发建;明确省级下划金融业和电力生产企业税收收入预算分配管理体制,健全市区地方财政税收收入和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等增收奖补机制,调动各区发展经济积极性;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和规范财税秩序的通知》,规范税收属地征管秩序,促进市域内企业迁移的财政利益共享。
2.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推进资产配置预算,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收缴标准,扩大收缴面。规范财政票据管理,完善收支两条线制度。推进财政信息一体化建设,整合和规范财政业务流程,推行“数字财政”一体化软件,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推进政府采购标准化建设,深化网上商城采购应用,引入批量集中采购,提高采购效率。加强镇街财政建设,实施镇街国库集中支付和财政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资金管控。
3.夯实财政基础管理。制定《杭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变更管理暂行办法》和《杭州市政府投资项目预算专业审核办法》,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预算管理与审核。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单位风险防控体系。细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全面实行实名制管理和报废资产集中处置,将二级单位纳入资产条形码管理。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积极开展国有房产使用情况调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考核机制,加大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完成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场所建设,将涉民资金信息纳入平台软件管理,对乡镇财政资金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监管。
4.加强财政节支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六项集中行动要求,坚持厉行节约,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全市“三公”经费比上年下降18.1%,其中市级下降24.6%。完善支出标准体系,重点规范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出国费四项开支标准及开支渠道,从严控制研讨会、论坛、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等活动经费,规范考核评比奖励和重大课题经费,逐步建立厉行节约长效机制。推进科技监察平台建设,建立“三公”经费动态监控机制。深化公务卡改革,规范预算单位财务管理。
5.深化财政绩效管理。财政监督局牵头制定《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构建规范的绩效管理总体目标;实行300万元以上的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同步申报绩效目标制度;开展资金重点评价和绩效自评,促进资金规范有效使用;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制订预算绩效考核办法,考核结果纳入全市综合考评。建立项目绩效目标指标管理体系,将预算项目纳入绩效评价范围,推进全程监督管控,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6.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建立健全部门预决算公开的制度和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细化预算编制,增加预决算公开内容,试行部门决算人大审查制度;公开市级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总额,62家市级部门公开了“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完善电子政务建设,使信息公开更规范、网络服务更高效、资源共享更便捷,积极试点参与式预算监督,通过“参与恳谈—提出意见—调整预算—预算实施—期中跟踪—年终审计”的方式,推进财政预算的公开化。
(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民生保障力度进一步提升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和政府财力增长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增长机制,加大财政政策和资金对民生事业的保障力度。
1.完善社保体系建设。完善各类保障性政策,安排50.9亿元支持就业创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补助和保障企业退休人员统筹外待遇等工作。整合碎片化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政策,出台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管理办法,推动建立养老与医疗“2+2”模式,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加大投入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完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确保新医院建成运营,提高筹资标准和医疗保障待遇。
2.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支持中心镇、中心村、美丽乡村精品村、风情小镇建设、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等,扎实推进美丽杭州建设。深化支农项目库管理,完成支农项目库系统开发试用,实现“项目单位网上申报、主管部门审核、财政审定”功能,建立可查、可追溯的机制;出台十余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创新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投入机制,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户持续增收。
3.加大文化教育事业投入。完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修订《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资金管理办法》,开展文创专项资金网上申报,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完善公共文化保障体系,促进公共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建设农村文化大礼堂,完善中小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财政补助办法,支持城乡体育健身设施提升。加大教育保障力度,推进优质均衡的杭州特色现代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等。
4.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基本建设和城建城管资金用于快速路网、铁路东站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及截污纳管、庭院改善等基础设施提升,推进数字城管、道路保洁、序化整治等城市长效管理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用于公交车停车场站建设和出租车综合服务区和锚泊服务区建设,着力缓解城市道路交通两难问题。推进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重点做好公共租赁房购置(建设)、廉租房租金补贴以及危旧房维修养护的资金保障工作。
5.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试点工作,2013年获中央财政补助,助推生态型城市和美丽杭州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助推节能减排,实施清水治污工程,改善城市、农村水环境和保障饮用水安全。投入政府性基金,用于城区绿化建设,美化城市环境。投入政府性基金及转移支付资金,开展西湖综合保护。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三江两岸”饮用水源保护工程、保障实施“四边三化”整治工作。
(五)优化服务提速增效,财税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
深化“五个一”财税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服务手段与载体,提升纳税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升纳税人满意度和遵从度。
1.开通财税政策直通车。在企业园区建立“杭州财税政策直通车”服务站点,联合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上门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服务。建立首批财税政策直通车服务站点、首批税收政策宣传示范点,开展政策推送,开展上门宣传。
2.开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活动。结对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将秋石快速路三期等78个项目为重点服务项目,局领导带队上门协调落实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政策,帮助有关企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3.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广泛征求纳税人需求基础上,对248项涉税事项进行逐一清理,提出深化改革具体方案。目前,涉税审批事项从2011年的248项减少到168项,办税服务厅纳税人平均等候时间从2012年的14.98分钟缩短为6.88分钟,涉税事项平均办理时间缩短为3分钟,纳税人满意度提高到98.15%。在全省率先开展涉税审批制度改革,《中国税务报》报道了改革经验。对审批事项、涉税管理事项进行工作操作规程规范,指导窗口业务操作,提升窗口涉税业务工作质效。
4.实现自助服务全覆盖。在全市7个城区分局全部建成24小时办税服务厅,全年自助服务达到81971次,其中:涉税证明打印份51797,发票销售7073次,用户数量累计15975户;推出税务登记注销批复手续邮政快递服务,进一步方便纳税人。
5.加强12366中心建设。加强知识库维护管理,开发使用新质检管理平台,推出12366微信公众服务,全面实现由市中心向省中心转变,全年12366服务总量为222万个,其中,呼入电话215万个,呼出电话7万个;人工接通率为71.74%,省中心对杭州以外其他地市来电的解决率为74.56%,纳税人优评率为98.85%。
(六)强化内部制度管理,队伍建设成效进一步提升
注重以提升业务能力为核心,以推进内部管理为重点,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1.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聚焦“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坚持严标准、严措施、严纪律,以“三学三谈”为抓手,广泛开展学习讨论;以“三开三进”为重点,认真查找问题;以“四个结合”为落脚点,边查边改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增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针对性,提出了4个方面25项具体整改措施,13项近期要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2014年底前建立17项长效机制。
2.加强干部能力建设。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依托,不断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开展财政预算管理、税务稽查、税收征管三个大类的岗位比武大赛,45周岁以下520名干部职工参赛,涌现出25名岗位能手;举办培训班,培训干部7000余人次;23名干部入选全省地税系统人才库,1 名干部入选国家税务总局领军人才库。建立岗位绩效结合工作日志考核体系,从过程和结果两个层面建立管理机制,明确核心绩效目标,向管理要绩效。
3.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健全重点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大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力度,公开重点工作完成进度,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健全督查曝光机制,敢于真正原汁原味曝光“慵、懒、散”的人和现象;健全制度规范约束机制,提高内部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健全典型引领长效机制,继续开展“身边闪光言行”和“群英谱”评选活动;建立依法行政防范风险机制,查找薄弱点和风险点,进一步增强履行职责的风险意识,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关心关爱”机制,通过“经济上资助、精神上鼓励、人文上关怀”,关爱干部职工。深化创满意单位创建工作,市局连续5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满意单位。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办法、六个严禁和市委30条意见各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精简各类会议,严格控制公务接待、会议和各类培训活动,局会议经费同比下降,公务接待经费同比下降,因公出国经费同比。优化会签文件、会议落实及销会和外单位来文的流转及办理,出台3项配套制度,强化督查督办,进一步提高办文办会效率。制定下发《关于2013年度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工作方案》和《“治庸治懒治散治奢”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在全局开展自查自纠。加强廉政建设,全面推行上岗“廉政承诺”制度,定期推出微型党课教育;创新廉政文化载体,开展廉政微言征集活动,征集廉政短信127条、廉政微评83条、廉政格言287条、廉政诗词50余首。
以上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市广大财税干部的开拓进取、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财税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逐步加以解决。